查看原文
其他

无一笔之俗气——郭熙《双松图》 | 永樂2021春拍

永乐拍卖 2021-05-19



LOT 815

宋代 郭熙(1000-1090) 双松图

立轴 设色绢本

155×101 cm

RMB ¥ 25,000,000 - 35,000,000


款 识:郭熙。

题 签:徐世昌(1855-1939)题:宋郭河阳古柏图。退耕堂藏。

鉴藏印:

1.乾隆皇帝(r.1736-1795):乾隆御览之宝、乾隆鉴赏、三希堂精鉴玺、宜子孙、石渠宝笈、宝笈三编

2.嘉庆皇帝(r.1796-1820):嘉庆御览之宝、嘉庆鉴赏

3.徐世昌(1855-1939):弢斋秘笈

本幅取印

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

著 录:

1.宋代·宣和画谱·钦定四库全书文渊阁本[M].台湾商务印书馆:台北,1982:卷11.

2.清·王毓贤.绘事备考·钦定四库全书文渊阁本[M].台湾商务印书馆:台北,1982:卷5·30.

3.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.清代皇家陈设秘档[M].文物出版社:北京,2016:道光15年7月11日,东暖阁续入书画宝笈三编,郭熙双松图壹轴。

4.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.清代皇家陈设秘档[M].文物出版社:北京,2016:光绪元年11月07日,东暖阁续入书画宝笈三编,郭熙双松图壹轴。

5.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·石渠宝笈三编·乾清宫藏九[M].上海书店影印版:上海,1988:第八册第484页.

6.美·福开森.历代著录画目[M].人民美术出版社:北京,1993:295.

出 版:

1.《晋唐宋元明清·名画大观》图30,1936年出版。

2.滕固.唐宋绘画史[M].人民美术出版社:北京,1962:116.

3.日本大塚巧艺社.唐宋元明名画大观[M].成文出版社:台北,1976:第35号.

4.《中国历代山水画选》54页,漓江出版社 , 1985出版。815

5.周卫明.中国历代绘画图谱—山水[M].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:上海,1996:104-105.

6.《中国历代绘画图谱·山水》第1册,105页,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, 1996.05

备 注:

1.“弢斋秘籍”徐世昌(1854-1939)藏印;“退耕堂”为其斋名。

2.徐世昌(1854-1939),字卜五,号菊人,亦作鞠人,一作菊存,又号东海、弢斋,别号水竹邨人,别署水竹、石门山人,天津人。光绪十二年(1886)进士,内阁协理大臣。北洋时期为大总统。

《中国历代山水画选》出版著录;《石渠宝笈·三编》著录等


北宋山水画是中国画家反复研琢,试图仿其一分,却难以超越的巅峰。董其昌将李成与郭熙、董源与巨然视为占据山顶的两大流派,“元季诸君子画唯两派,一为董源,一为李成。成画有郭河阳为之佐,亦犹源画有僧巨然为之副也。”郭熙在李成山水画技法和笔墨语言的基础上,广征博引,抒发自我胸臆,笔致健壮,线条圆中带方,卷云皴法粗细变化、对比强烈,用墨湿润氤氲,淋漓清爽,树法用草书入画,树枝勾斫连绵,遒劲有力,鹿角枝、蟹爪树特点明确。此《双松图》笔墨更加有力,气势雄壮。根据自然的形状塑造,触发一幅绝佳的神妙山水画作与历程,李郭一派山水面貌展卷即显。二株古柏居中布满整个画面,成为画面的主体,其它杂树和山石均退居其后,在画面上成为二柏的陪衬。让画中的柏树显得更加高大峻猛。柏树先以中锋勾勒主干,淡墨湿笔用书法的笔意写出柏树的虬屈,线条细密劲健,将古树的虬屈盘桓表现的淋漓尽致。用浓墨点出节疤,侧锋出“蟹爪枝”,枝头树叶繁密,穿插适度。在树叶的形态上,明显可以看到柏树特有的片状或层状的形态。正与《林泉高致》自述相一致:“长松大木,于高堂素壁,放手作长松巨木,回溪断崖,烟岫巉绝,峰峦秀起,云烟变灭烟霭之间,千态万状,论者谓独步一时。”


左:郭熙《寒林图轴》台北故宫藏

中:《双松图》本拍品

右:李成《寒林平野图轴》台北故宫藏


这种画长松大木题材的作品还有台北故宫所藏《寒林图》轴,细观《寒林图》轴上的古树,枝叶萧疏,老态龙钟,树干上的线条较长,用墨浓而干,下笔顿挫有致,疤节处更怪异苍古。郭熙的树法自李成的树法而又进行了改造,《双松图》中,两棵主松姿态上呈弯曲伸展状,与旁边凋枯的杂样形成对比,尽显二柏的勃发,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。在《双松图》中,山石只占了画面的下半部分,成为树木的陪衬出现。山石皴法极为特别,似李唐常用的“刮铁皴”,但又比刮铁皴更繁密,故山石的表现让人感觉更斑驳。


李唐《万壑松风》和该作皴法对比图


从皴法技法上看,要比李唐《万壑松风图》的技法原始、朴素,但艺术表现力却不逊于李唐《万壑松风图》。山石的右下角,绘回波拍岸,水光粼粼。树背后的远景绘远山,墨色极淡,若隐若现。《林泉高致山水训》讲:“山有三远,自近山而望远山,谓之平远,平远之意,冲融而缥缥缈缈。”平远式的构图是李成、郭熙留存画迹中,较为善用的一种。台北故宫所藏李成(传)《寒林平野图轴》水岸画老松枯木,背景则山水平远,景物萧疏空阔。此幅《双松图》以平远的视角,居中绘图双树插天,高入云表。这种透视法适合表现山石的平缓迂回,突出近景长松大木的凛然气魄。


树干线条对比,左:郭熙《寒林图》轴

右:自本幅


郭熙对于“山、石、水”三种元素的画面搭配,展现笔法与天地自然观的相争相,山以水为血脉,石者,天地之骨,骨贵坚深而不浅露,水者,天地之血也,血贵周流而不凝滞。一如《林泉高寄》中说:“水,活物也,其形欲深静,欲柔滑,欲汪洋,欲回环,欲肥腻,欲喷薄,欲激射,欲多泉,欲瀑布插天,欲溅扑人地,欲渔钓怡怡,欲草木欣欣,欲挟烟云而秀媚,欲照溪谷而光辉,此水之活体也。”此作中,水体仅居于右下角,聊聊数笔,点出数屡微波,在画面中古柏、怪石、巉岩这种刚硬、崇高的的元素上,平添一分优美、秀逸,让画面更加和谐。以树为中心物像的作品并不是始于李郭一派,而是源于唐代之荆浩,张璪、韦偃等人。五代时邺都沙门大愚向荆浩致诗求画,其中有“不求千涧水,只要两株松,树下留磐石,天边耸远峰”,亦为松石平远景色。李成、郭熙继承这一传统并加以创新和提高,获得盛誉。故这种双松、双柏题材的作品,到了李郭时期才被发扬光大。


左:唐棣《霜浦归渔图》轴

中:郭熙《古松图》轴

右:曹知白《双松图》轴

均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
日本澄怀堂藏一件郭熙(一说李成)《乔松平远图轴》,台北故宫还有一件传郭熙《古松图》,图式与该《双松图》极为相似。可见以树为主景的形式在北宋时期是非常流行的。这种图式一直延续到后世,对曹知白、唐棣等人也影响深远,如台北故宫所藏唐棣《霜浦归渔图》、曹知白《双松图轴》皆是以平远的透视,将树作为绘画主体形像,而山水成为树木的陪衬。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,郭熙注重对自然进行全面、完整的观察和欣赏,追求真实性和完整性相统一的观照方式,是郭熙超越前人又启迪后人的重要方面。虽然郭熙是画院画家出身,但是他在山水画创作中却与一般的画工有所不同,“无一笔之俗气”。相反,在他绘画思想中更多的表现出的是文人画的趣味

悬挂东暖阁示意图

《双松图》轴,曾为清宫旧藏,清代帝王钦点著录于《石渠宝笈·三编》,钤盖印玺。道光、光绪两朝《清代皇家陈设秘档》均曾恭悬养心殿东暖阁。后佚散出宫。

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旧藏并书写题签

徐世昌天津故居


《双松图》轴,曾为清宫旧藏,清代帝王钦点著录于《石渠宝笈·三编》,后佚散出宫。该轴在出宫后,辗转归入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处。题签处有徐世昌“退耕堂藏”字,画心左下角有徐氏“弢斋秘笈”藏印。1922年6月,徐世昌卸职隐居天津,每天始过吟诗、绘画、刻书、收藏的文人隐居生活。此《双松图》于解放前曾在日本东京举办《唐宋元明名画展览》中展出并出版,是当时中日两国上层阶级皆有所闻的名作。《双松图》保存品相完好,实为李郭一脉的精心之作。









感谢您支持永樂拍卖  欢迎「点赞👍」与「在看👀」举手之劳,分享艺术之美  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